张天佑下令手下退后,自己打马前行,郑成功已经独自骑马在前面等他。

这可是民族英雄,当即一拱手热情的道:“一路而来,久闻忠孝伯大名,如今一见荣幸之至!”

郑成功上下打量他一眼:“你就是信函中所说的张天佑,真是少年英杰,这么年少就成了沐国公的干儿子准女婿,不过怎么说你是凭借妖术迷惑了国公?”

“此乃小人谣言,当初科技神附体于我赐下神器,众军士亲眼得见,岂是什么妖术!”

郑成功嘴上客气,心中却是认定这少年就是个装神弄鬼之徒,要不是顾忌对方的身份,早就开口怒斥了。

也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发话道:“那信函你也看过了,没想到沐国公的侄儿居然投靠鞑子,还想将你置于死地,如今局势险恶,朝贡就免了,你速度回去报告你义父,当厉兵秣马准备迎战鞑子,保我大明江山!”

听郑成功这么一说,张天佑当即试探道:“感谢忠孝伯识破小人奸计,既然郑太师已经打算投清,敢问大人何去何从?”

“鞑子逼死我娘,此仇不共戴天!父亲糊涂投敌,既然忠孝不能两全,我身为忠孝伯,当然忠字当头。”

虽然知道郑成功对明朝忠心耿耿,还是有点失望,转移话题道:“这千总说不知道隆武帝是死是活,如今到底是个什么形势,还请示我。”

郑成功满脸悲愤,将形势介绍一通。

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声言要亲自北伐,以挽颓势。

总领大军的郑太师只想割据福建,独享一方,理也不理,更是将力劝出兵的郑成功安排到后方处理杂务,不让他参与军事。

后来郑成功得闻,明朝老臣,隆武帝的礼部尚书黄道周眼见郑氏家族按兵不动,军队诸部怯懦观望,凭一腔忠义,自己出钱,加上朋友资助,仅带万余两白银,携数名弟子慷慨出征。

福建各地义民闻之而附,近万人加入他的指挥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动,流涕送行。

由于人、财、物皆在郑太师掌握之中,隆武帝只能给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状,没能拔给他一两军饷和一个士兵。

黄道周武器缺乏,竟然组织“扁担军“迎战清军,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全无作战经验,又没有援兵,还被黄道周的学生出卖,最终被预先设伏的清军各个击破。

黄道周手下仅剩三百人,战马十匹,仍旧义无反顾往前冲杀,一战全部覆没,他自己被擒誓死不降。

洪承畴亲自来劝降他,还被他写诗嘲讽,最终慷慨就义。

张天佑听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心中对黄道周的敬佩真是滔滔江水,不管怎么样,对方居然敢组织“扁担军”对抗鞑子,这一腔热血就值得钦佩,只是这种无畏的牺牲当真是见仁见智。

自穿越以来,他就对儒学不屑一顾,如今听闻这个儒家高官的壮举,心里百感交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