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我们将其称为伊斯坦布尔。可是公元330年东罗马迁都之后,罗马人用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为她命名,当时她也被人称为“新罗马”。

今天我们站在伊斯坦布尔的土地上,举头便能看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深色的玻璃幕墙映射着天光,和人群。若是闲步绕城一圈,我们能够从欧洲到达亚洲,然后再回到欧洲的土地。与东罗马时期的她不同,现在的她已经地跨欧亚两洲了。经过历史的洗礼,一度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她,比当年更增姿色。相较于初时少女般青涩纯真,如今更多了几分成熟魅惑。千年的时光使得她看向人群的目光带着通透,无数人杰曾在此留恋,在此创作,为她献上珠宝首饰。

如果我们在傍晚时分博斯普鲁斯海岸边,落日的余晖在对岸的窗户上留下点点橘红,繁密得像是天上的银河,落在地上烧了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要是站在博斯普鲁斯桥上,怕是会再度吟诵起这首诗来。

古人总是幻想着能够飞上天空,我们依然有着这样的想法。虽不能亲身去那霄汉之上把握云霞,可是我们能借助各种工具俯瞰大地。让我们借助一台无人机,搭载上摄像头,悬浮在博斯普鲁斯的岸边。视线无限延伸,直到天边低垂的橙红的太阳。倦鸟从空中划过,人们在街上走过,他们都急着归巢。

驳船从河面上滑过,尾部的浪花抗议着:“我们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别听不见就当不存在!”不管声音能不能被世人听见,凡事发生了就会留下痕迹,没有什么会永远被掩盖。

伊斯坦布尔着实很美,可是她太新了,掩不住的现代味道。我们把目光投往旧城区吧,那里才是君士坦丁堡。

旧城区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包括托普卡珀宫,苏莱曼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太多太多了。可是其中许多都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修建的,只有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在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后即下令修建的。

然而不幸的很,仿佛这是人类的一种通病。花费财力人力,穷极设计师的天才建造了一座足以流芳千古的建筑。一旦发生政变战乱等等人祸,就要拿着建筑来出气。杀了人还不够,非得把个死物也摧毁了。建筑立在那儿难道会打你吗?就是要把它拆了、烧了、毁了,方才罢休。真是野蛮得很。

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没有摆脱这个魔咒。

公元404年,因为牧首约翰一世与皇后阿丽亚·尤多西亚发生冲突,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摧毁了。

公元415年10月10日,第二所圣索菲亚大教堂落成。可是又在公元532年1月的尼卡暴乱付之一炬。

在公元532年2月23日,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再度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留里克所能见到的。现在我们在伊斯坦布尔见到的也是这一间,不过后俩也掺入了***教的元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