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东越

东越皇宫祥云笼罩,宫中御柳裹白雪而拂旌旗,大殿前战士层层站立手持剑戟。殿中文武两班分立的朝堂两侧,大堂龙椅之上身着明黄龙袍的人脸上略带笑意的扫过众位大臣,殿下之人无一人敢抬头与之对视,但可以看出那人心情似乎是不错。

“今日上朝,朕有一事想问问众位大臣的意见。”

龙椅上的皇帝目光再次扫过堂下,定格在一位身着蟒袍的的中年人身上,中年人微微颔首示意明白,之后那人便从众人中缓缓走出,转身对面向大臣说道:

“众位大臣,前些时日我军得到消息,后蜀皇帝御驾亲征十万大军兵临南疆,大燕西北被调去四万将士,偏偏在这个时候大燕皇帝又在寿诞那天去世,我与圣上商议此时应当趁机分一份美羹,不知众位大臣何意?”

堂下一篇唏嘘,按照将军的意思皇上这是要对大燕西北发动战争啊,若是取胜自然最好一切相安无事,可若是失败了后果谁又能承担?

“回皇上,臣认为不妥,在漠北大燕向来是以兵力强盛著称,况且大燕二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定时恢复的兵强马壮,若是无准备的发动战争怕是伤亡难以估量啊。”

堂下一位身着红衣胸口处绣着云中仙鹤的一位白须大臣微微颤颤的走出班列说道。

“唐大人多虑了,尽是后蜀大军都已经十万将士,在加上我东越六万大军,整整十六万大军攻不下他区区大燕?”

中年将军凭着尽力说服老人的语气说道。

大燕举国上下有不足十万大军,对付一国尚可,若是同时对付两国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此时皇帝驾鹤西去,宫中皇子要么沉迷酒色,要么无心政事,而其余的几位皆对皇位虎视眈眈,哪个二皇子姜怀更是自立为帝,与其皇子定然不会听命于他,朝中大臣无心战事各寻保命法子。大燕人心各异,朝有内乱,外有大军,国家危矣!

“回皇上,微臣也认为此事不妥。”

堂下最末排站出一位年轻官员,看得出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他是这位唐大人的门生,自然会替自己的老师说话。

那位年轻官员继续说道:

“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应先行与后蜀商议,若是攻下大燕城池如何分得?占地如何分的?若是此事商议不妥怕到时与后蜀仍有一战,到那时我东越兵马未得修养,必定会损失惨重。望圣上三思。”

说完之后便又退回原位。

“若是攻下大燕,我东越只取西北之地,西北青云山绵延数万里横穿漠北几个大国,进可攻退可守,即便后蜀不愿我东越借助地理优势仍可有一战。”

应是他的话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分量,将军并没有理会那位年轻的大臣,而是直接对着皇帝说道。的确若是皇帝同意出兵众位自然没有什么异议,若是皇帝不同意出兵即便他说破嘴皮子也是无济于事,他自然分得清轻重因此他直接对皇帝说道。

龙椅上的皇帝也是陷入了沉思,也在纠结该不该出兵,作为东越皇帝当然知道青云山这一地理优势,正是这青云山才让他东越处处受大燕西北的牵制,若是出兵则无路可退,只能取胜。皇帝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

“出兵。”

作为一国之君他不得不为东越的将来的考虑,若是此次不抓住这次机会,若是后蜀没有攻下大燕日后大燕必定借助青云山回来吞并他东越。如同将军所说,若是他东越取得青云山,进可攻退可守,不用养病蓄锐与后蜀仍可一战。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日起便无一日不担心大燕从青云山进犯,大燕西北之地他东越必须取下,以绝后顾之忧。

漠北,卧凤岭

几百战士手持木杆锦缎,几人一组分成一片片低头不知在干些什么,这样的情形在军营中实属奇怪。

”元帅,我们做这些干什么?“

一位将军对着孟东旭面露疑问的说道。

”给南疆一份希望。“

孟东旭貌似心情不错,慢悠悠的笑着说道。

”希望?这。。。。。。“

将军还想在问些什么,孟东旭此时却转身走去。只留下将军满头雾水的留在原地。

将军巡视了一圈既然还有笔墨,这,这元帅到底是想干什么?锦缎被整齐修剪成一块块旗帜般大小,只见一位战士手持毛笔在锦缎上缓缓写出一个”徐“字,看似有些歪斜便又蘸了蘸墨在描上一描。

”你这是在干什么?“

方才将军一位这是在修剪后蜀大旗,不料这位战士写下的却是一个大大的徐字,将军便问道。

”回将军,小的,小的也不知道,只是,是元帅让我们这么做的。“

将军此时更是一头雾水。既然是元帅让做的他也不好说些什么,便也离开此处。

大燕,南疆

南疆城中的百姓听闻后蜀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自然是人心惶惶已有不少百姓逃出城去,投奔别处的亲戚,无处可去的就只能留在城中祈祷这一战张北山可以以少胜多,击退敌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