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面对财富谁也不会淡定,尤其是对于珍珠没有正确认识的闵父,几颗珍珠在他看来都是一笔不的财宝。闵父的年龄虽然和周书灿的实际年龄差不多,可他是古人,对春秋时期的情况熟悉。

春秋时期所有的珠宝都是然的,完全没有人工养殖这一,又因为交通经济等等原因,获得珠宝的难度非常大,珠宝非常稀缺,压根没有电视剧里演的,一下子就拿出来一大箱子的珠宝那一。贵族们有一块珠宝就会记载到史册,比如和氏璧,真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真不算是多大的事。

而古人为了和氏璧,付出的代价无可比拟。闵父听到儿子可以养珍珠,当然无法淡定,养珍珠那就是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珍珠,那就是聚宝盆啊,这是多大的财富啊。不要闵父不淡定了,换做任何一位古人都不淡定了。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公元前741年。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这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在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公元前690年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这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公元前675年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只有一块玉石,按照现在人对财宝的认知,那这个国家也太穷了了吧,事实上真是如此啊。

据战国策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

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周是周国,宋是宋国,梁是梁国,楚是楚国,堂堂的四大有名的诸侯国,也就是各自才有一块玉石,让现代人不可想象吧。所以,童话里都是骗饶。

二人回到邑里,闵父便部署邑地迁徙的事情。不是仅仅占领那块河滩地,而是闵父让河滩地成为闵氏邑城的一部分。虽然在闵父看来,珍珠是巨大的财宝,可经历二十一世纪的周书灿,并不把那点淡水珍珠当回事,他要的挖煤和铁矿,然后种地得粮食,这才是立足之本。

闵父的决定,是周书灿想也没有想到的,闵父这种想法是对的,可为了那点珍珠,举族迁徙的代价也太大了吧。那块河滩地离闵家现在的邑地不远,大概也就是十来里地,淄水河道不是直线距离,周书灿也无法判断具体的公里数。

虽然现在古人占度量衡不统一的光,地理位置无法精确的定位,在这荒郊野外人口荒芜的淄水河畔,动迁十来里地根本也不算是什么大事。闵家的邑地在偏僻的地区,前后左右并不衔接其他饶封邑,就算是偏差十来里地,也不会有人会追究责任,可付出的代价也不呀。

主要是盖房子,古人盖房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好几年,光砍伐大量的木材、切割大量的石头、用木柴的窑烧瓦等等都要折腾好几年,他可没有时间陪着折腾。

据银雀山汉墓竹简孙氏兵法吴问中讲诉:春秋末期,三家分晋时候的卿大夫范氏、中行氏一亩为160平方步,智氏为180平方步,韩、魏是200平方步,而赵氏则为240平方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