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孔子又高于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
“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礼教。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统治阶级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
两千多年来,三纲五常一直影响着中国饶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以上论述可见,孔子的很多儒家思想,并不是孔子一饶,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很多人帮他添加上去的,甚至可以是借着孔子的名号去延伸,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扩展。
……
周书灿和槐回到邑庙,先前的那位女子也跟着二人回来。
邑庙东、西厢房是四间,两间连做一处,房间的面积都不是很大,两间房在一起也不过是十来平方的大。房屋倒是很结实,是用纯石头盖的瓦房,可见仲子家人也是用心去盖邑庙的。
东厢房其中一处是邱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房间布置还是根据此时的习惯,没有床只有榻,且还没有桌椅板凳,榻是正对着门口的方位。之前邱是住在西厢房,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到了东厢房。
周书灿进入厢房坐在塌上,无意中瞥到榻上有女人用品,好奇的看看帮他倒水的女子,看似不经意的问:“你住在这里?”
女子被吓到险些把水倒撒,稳定心神才:“是的,……公。”
槐在旁边看看女子看看周书灿,漫不经心的:“邱这家伙,这事怎么又没有告诉公。公,您一定不能饶了邱,必须要处罚他。他的工资又高,公,您一定要多罚他的工资。”
周书灿明白槐这是替邱求情,怕他又打邱鞭子,不满的问槐:“我在你眼里就那么的恶吗?打一次鞭子还不够,还一打他几次鞭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