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本是要行至鹿鸣港,而后渡漓江北上京都,但张惊蛰在途经龙虎山时却叫住了赵统领,说要上龙虎山办一件要紧事情。
开始自是不同意的,毕竟早日护送回京便可以早点见着自家婆娘,况且路上多耽搁一天也就多了一分风险。
徐公公毕竟收了王爷的包袱,见赵统领面有难色便开口道:“赵统领,这小王爷有事要办自是不能耽搁的。而且啊,咱家久居宫中早就听说了龙虎山的仙人景象,今个有机会也想看上一看”。
赵统领闻言,只好随了,便绕道直上龙虎山。
张惊蛰是记起哥哥在信中讲过,前些年途经龙虎山时欠下了山上小师叔一坛子黄酒,交待若是有机会路过一定得还上。念及伤心事,又在信中察出哥哥似早已经知道会证道失败,心中那团迷雾和某种情绪腾腾而起。
山本名云锦山,相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数百年前曾有文人留墨“云气蓬莱近,山阴草树香。御风不知远,仙骨已清凉”,其间场景令人神往。
传言自张道陵丹成起,龙虎山一直被前朝奉为国教,筑天师府领天下道门,香火盛极。所谓江西龙虎,江东武当,两大道教圣山一南一北隔江相望,似分不清谁是高低。
百年来武当与庙堂走的更近了些,再加上几任掌教恰好是国姓李,一时间朝廷封赏和闻风而动的香客力压龙虎。
行至半山腰,只见长绫绕峰走,清风起裙边,道观神殿延绵接踵,不过香客确实稀疏。张惊蛰坐在石阶旁的大青石板上,回头望向落下一截的徐公公,若不是赵统领和几个护卫搀着,真怕一踩空滚回山脚。
近几日张惊蛰一刻也不闲着,甚至睡觉都在运转着体内的炁,虽如潺潺小溪,但也终是入了门。想那李太白也属实不靠谱,丢下一本秘籍便撒手,半句话都没留下。
好在张惊蛰自幼习文读书,悟性自然也不差的,再加上旁边有这么一个金刚境的张赤虎,不懂就问嘛。不过问的问题也属实五花八门,再加上张赤虎口拙,竟大半都是由赵统领解答的。
经过数天的相处,大家渐渐知道南安王府这位没有京城小爷们的纨绔气,便没有了拘谨,一路说笑。
踏完六千斗转石阶,天门山巍巍大观入眼,八十一道宫尽显千年底蕴。身后便是上清宫,两旁古松合抱石道,竟有几分威严令人不敢神游。
“小友,贫道观你印堂黑气郁结,近来定是有祸事缠身哪,何不算上一卦卜那凶吉”。刚欲踏门而入的张惊蛰便被人声打住,转身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眼前这位。
道士清瘦,须眉斑白,身着青色道袍倒真有那么几分仙人风姿,不过上面几个补丁却证实眼前亦是凡人。
张惊蛰也不急着踏进殿中,打趣的回道:“道长,我自南往北去,这一路上吃得饱睡得好,怎么就有祸事缠身哪”。
只见那道士捻了捻胡须,先是唱了几句口头禅,继而一笑道:“看小友星目剑眉,品相俊俏,自然应是有福之人”。
道士卖了个关子,端起桌上茶水慢慢品了去。
张惊蛰儿时在南平城里也见过自北边来的算命道士,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接话道:“那请便请道长便我卜一卦,若是准,赏钱自是少不了的”。
这道士一听这话,也不再卖关子,便问了张惊蛰的生辰,开始掐指算了起来。
“小友近来家中有丧,定是有至亲之人辞世”
这第一句便惊了张惊蛰,与一旁同样目瞪的张赤虎对视一眼。
接着这道士又笑道:“小友自南往北去,怕是免不了一场折腾,却也无需担忧,自有贵人相助......”。
看着案前呆若木鸡,字字句句认真听着的二人,道士内心一喜,直想今日自是不会空手而归了。
张惊蛰知这道士算的准确,再听有灾无险,内心石头落下,便是松了一口气。
再想哥哥证道身死,虽然父亲只字未提死因,但张惊蛰终觉与庙堂那位有关。可恨自己出了书读得多,武功确实一点没有,着实气恼,便问前程如何。
“这前程......”老道掐指半天,连说几个这字,却吐不出半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