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十四年,蓄谋已久的宁王朱宸濠迈出了人生最渴望的一步。

自立为帝,改元顺德,置百官、设臣瞭、册皇后、立太子……

远在宣府豹房里的镇国公朱寿,终于等到了再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力排众议,效法宣宗皇帝平汉王朱高煦故事,御驾亲征……

正德十五年,天下举子赴京参加本年由礼部主考的会试,也就是春闱。

循惯例,会试通过者于同年三月参加由皇帝亲自主考的廷试。此试不再黜落参考人员,仅重新排定名次。分三甲,优者赐进士及第,次者进士出身,再次者同进士出身。

然而正德十五年的这一科有些意外发生,年前皇帝亲征平叛,顺便南巡一趟……至今未归。

凡事有旧制可循,皆遵旧制,这是传统。

天顺七年,会试考场大火,死者九十余人,朝廷改期八月会试。八年正月十六,英宗崩。

天顺七年这科廷试一直拖到新帝宪宗登基后,才于八年三月举行廷试。

殿试是皇帝的工作,皇帝不出面,没人敢帮忙分担,所以只有等皇帝回来才可以进行殿试。

先前有几次传言都说皇帝即将北归,然而一次一次都让这些,已经捧着“进士文凭”的学子们失望了。

这一科共取士三百三十人,其中国子监生与附近州府的士子占了一半,他们的吃住开销都很好解决。

剩下一百多号士子,他们都是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家境殷实的士子出门带钱多些的也许还有点钱可用。

普通百姓家里的士子,从出发应试到如今已经快一年时间,带的银两早已不够用。

好在当初礼部依天顺八年例,给了士子们一些生活费。不过已经七八个月过去了,银子早就开销完,而安排工作的人还在南京……

——

虽已是孟冬时节,但京师白天这段时间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正是十月小阳春的时候。

晚上则又大不同了,丝丝寒气透过衣衫,让过路之人皆无意中开始缩起身子来阻挡寒气。

夜已深,路上行人几乎已经看不到。只有隔壁街道上那几个醉书生,正在借着酒劲畅所欲言。

走在前面的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时不时回头说上几句,时不时又摇头晃脑几下,脸色通红,可见酒喝了不少。

青年远远看看前面一座石拱桥,踉跄着酒步,快跑了上去,然后回头对着落在后面的几人吟诵起了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咚”。

后面几人还沉浸在青年有声有律的吟诵声中时,重物落水的声音传了过来。

原本醉意十足的几位同伴,猛然惊醒过来。

晃了晃头,再使劲看了看桥上,确实不见青年的影子。

“文丰兄”。

一位年岁较大的书生最先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上石拱桥,随后几人也立马跟上。

几人在桥上扶着石柱,探出大半个身子,焦急的寻找着这位“文丰兄”的落水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