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父亲官拜礼部尚书,所以朝廷的一些动态都能知晓,他跟在身边,耳濡目染地也学到了不少。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宦官肆虐,天下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还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

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

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磨砺己身,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欲立业先成家,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介庵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他自己去闲逛了。

原来,要做新郎官,王守仁是很高兴的。但他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看见诸家合府下人进人去,热热闹闹,许多人他都不认识,就想躲个清静。

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道观,叫铁柱宫观,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因为这件事,所以王守仁一直对妻子心怀愧疚,而诸芸玉反而对他体贴关怀,贤惠淑德,让其心里感叹得妻如此,人生幸事。

新婚后,王守仁和夫人诸芸玉从南昌归浙江余姚,舟至广信,拜谒娄谅,并从之问学。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王阳明深契之,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因此始慕圣学。

这次来紫阳书院,也是刚好顺路路过,自己父亲和山长朱洵先生也是交情斐然,作为晚辈理当来拜访一番。

这边王守仁还在想着事情,却被诸芸玉轻轻拉了一下衣袖,转头看去,见妻子向自己呶了呶嘴,意思是有人来了。

见得来人,王守仁马携妻子行了一礼,带着亲近之意地笑道:“伯安见过朱世伯,许久不见,世伯精神饱满,风采更胜往昔!”

“哈哈哈……”朱洵笑得胡子都一颤一颤的,“你这皮猴也会说些奉承话了,果然成家了就是不一样啊!这就是小芸玉吧,记得次见到你时,还是不到我膝盖高啊,这一转眼都已嫁作他人妇了,好啊!好啊!”

说着又开怀大笑起来,看得出来是真的高兴。

诸芸玉浅浅一笑,并不矫作,端庄的笑道:“芸玉见过世伯!”

这时王守仁看到了朱洵身边的太康,这一眼,就难忘。

风姿更胜他在铁柱宫观见到的那位道长,身的脱尘之意更加浓厚。

“世伯,不知这位道长名讳?世伯不给引荐一下!”

“你瞧我,”朱洵拍了拍手,转向太康,“这是我一位好友之子,王守仁,字伯安。”

“这位是太康道长,伯安你可别看道长年轻,可论见多识广,连老朽都得说一声‘服’字!你们两位都是青年俊杰,正好认识一下。”

太康心中一动,看来真的是他。

未来的阳明子!

完成三不朽的圣人!

王守仁,王——阳——明!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