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连忙点头:“师傅教训的是,学生以后一定好好读书,不求贤达,但求每日有所得有所精进。”
陈子龙对于这个报纸的认识并不够,李亨也没有去提醒,有了陈子龙的再次支持,这报纸就算立住了。
而有了报纸这个喉舌,那么在江南乃至在大明一般人想要再动李亨,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只要报纸办得好,那么以后这些在报纸上得利的名仕们都会是李亨的护身符。
陈子龙虽然一心为公,没有在报纸上打上几社的烙印,但是李亨身为他的学生,把陈子龙的诗词文章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必然的。
从报纸开始发行,李亨就跟几社仅仅的绑在了一起,不怕他们不帮忙。
再有这个报纸的成本也不是李亨汇报的二十文的成本,只要控制得当一份报纸的成本控制在八文到九文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李亨可能不会赚钱,但是绝对不会亏钱,唯一的投资就是第一笔启动资金了。
而随着报纸印刷数量的增加,成本还能再降,还能给文章作者一笔不错的润笔费。
辞别了陈子龙李亨立刻开始操办这件事。
从铁匠里面找了几个会铸造烧青铜的,后世的铅字是一种合金,咱们有几千年的青铜冶炼史,铅、锡和铜三样金属又是常见的矿物,所以稍微一琢磨就能弄字模了。
而印刷的油墨这个在大明也不是高科技,这印刷用墨在大明也有水性墨和油性墨两种,油性墨不阴墨但是价格更贵。
李亨只需要找一个搞印刷的老师傅,调制出一种专门用来适应他的金属活字的油墨就行。
这个事情一开始,李亨就忙的脚不沾地了,先是工坊那边轧棉机要生产,纺纱机也要生产,还要技术改进,虽然有胡大定一家和赵德柱一家看着,李亨也怕不露面这些人不老实。
李亨记得后世有这么句话,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老师那边陆续在写信给自己的熟人说这个事情,李亨也请师傅出面请了几个学问不错的,自己又招募了一些成立了编辑部,先把架子搭好稿子收起来。
然后印刷厂这边也要进行技术研发,这些虽然都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但是要把这些技术整合成一个机器,一个工业体系,那就需要很多标准和研究了。
好在这个印刷厂李亨直接建在自己新买的地上,所以可以一边监督印刷厂一边监督这边的新厂房建设。
新厂区李亨准备先把围墙拉几道,然后再建厂房,得益于有自己的码头,各种物料进出都很方面,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只要舍得花钱,还真没有什么是买不到的。
因为各地轧棉机协会分会陆续建立,李亨的轧棉机订单继续暴涨,不少分出去的嫌供货太慢干脆派人等在厂门口抢机器。
李亨原本是打算要是生产不过来,就成立个轧棉机生产协会呢,现在看这个情况就算是想要成立,这一家一户的产量也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要是参与的太多,这保密就难了。
无奈何李亨只得把一些不重要的框架和简单的零件加工生产任务分包出去,让这些轧棉机生产协会先从转包零件开始干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