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年春,辛弃疾又奉命平定湖南农民起义。到那以后,辛弃疾发现所谓的农民起义实则繁重赋税下的官逼民反,他写了篇《论盗贼劄子》,建议朝廷,要彻底杜绝农民起义,就必须整顿吏治爱护百姓。】
【后因在地方大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他得罪了权贵。淳熙八年十一月,他被交章弹劾,罢去所有职务。】
【被罢官之后,辛弃疾回到饶隐居,自号“稼轩居士”。】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他,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在这次会面之中,四十八岁的辛弃疾与陈亮共同探讨抗金大计,激动之下,他写下了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巨幕中开始播放混剪视频。
灯光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擦拭着长剑。
一道铿锵有力、情感充沛的男声开始朗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少年的纵横意气直扑而来,白首之后的人生不甘也溢满纸间。”
“可怜白发生,真是传神,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帅翻了,读此词如亲临沙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辛弃疾被罢官多年,依然惦记着抗金大业。”
“一生的渴望,一生的信仰,都蹉跎在一个没落王朝醉生梦死的余晖中。”
北宋哲宗位面。
苏轼高声赞道:“好词!”
这一首词,深得他心。
历朝历代,许多位面的老将军看着巨幕,口中喃喃自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只此一句,便已让他们心潮澎湃。
【嘉泰三年(1203年),63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知镇江府时,辛弃疾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名篇,连用五个典故,我认为的辛词压轴之作!”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太霸气了!”
“北望中原,收服汉地,多么强的执念啊!”
北宋哲宗位面。
苏轼更是眼中大亮,扬声大笑道:
“哈哈哈,好!好一个气吞万里如虎!”
“词中之龙!好一个词中之龙!当之无愧!”
北宋各大朝代位面的豪放派词人同样是高声称赞。
【同样是1203年,辛弃疾和陆游在临安相遇,当时陆游78岁,辛弃疾63岁。】
【在这一次会面中,陆游写下《送辛幼安殿撰造朝》,感慨辛弃疾“大材小用”,他希望辛弃疾可以实现夙愿,北伐金国。】
【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职成为闲散之人,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他选择辞官归隐铅山。】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想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奏请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