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端坐于奉天殿内正北方,先由礼部官引考生至奉天殿,并分列于丹墀的东、西两侧,面朝北方站立,文武百官则按常仪穿戴侍立。

看着新科举子们鱼贯而入,才算真正理解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天下英雄皆入吾之彀中。

“臣等参见陛下。”

“学生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

“谢陛下。”

朱由检缓缓起身,“此次殿试的题目,由朕亲自宣读。”

“我大明立国近三百年,积病难返,外有胡虏虎视眈眈,内有流贼犯上作乱,国库空虚,文武倾轧,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未来,如今大明病入膏肓,你们就做一做华佗、扁鹊,为我大明把把脉,对症下药。”

“开始吧。”

朱由检说的很通俗,言简意赅,因此也就没有发考题。

百官退去,只留下监试官和巡绰官等考场官员。

刷刷刷,刷刷刷,不一会,奉天殿内就传来了奋笔疾书的声音。

殿试结束后,受卷官收取、汇总所有考生的试卷,再送至弥封官处进行弥封。

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试卷弥封毕,不需要誊录官朱笔誊录,而是由掌卷官直接转送至东阁读卷官处阅卷。

“这个好,以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破题点,论述官员既要有德行和操守,还要能经世致用,我看此卷当为一等。”吏部尚书杨景辰拿着一份试卷感慨道。

“我这个也不错,以陛下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破题点,提出首先在用人上综核名实,久任其职,勿轻调动,在军事上核实抑冒,精选严练,对建奴以守为战,对流寇则主动进剿。既有吏治,又有军事,当为一等。”左都御史李标看着眼前的试卷,同样发出感慨。

工部尚书徐光启翻看一份试卷,频频点头,“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破题点,兵器,冶炼,作咸,甘嗜,五谷,纺织皆有所涉及,涵盖丰富,可入中等。”

“以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破题点,注重民生,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流贼自然不攻自破,民富而国强,届时天兵降临,建奴定当土崩瓦解。”

原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在孙承宗督师蓟辽后,晋升为兵部尚书,此次也作为读卷官,他看着眼前的试卷,叹了一口气,“立意是好的,可惜文笔略逊,乏善可陈,中,下等。”

“一派胡言。”吏部左侍郎钱龙锡看着眼前的试卷,很不满意。

“稚文兄,怎么了,还动肝火了。”吏部尚书杨景辰开口问道。

“载甫兄,别提了,这个举子本来以商鞅的重本抑末为破题点,看着颇有道理,结果写着写着就就变成了本末并行,到最后竟然重末抑本,滑天下之大稽。”

“真不知道是怎么通过会试的,下等。”

紧接着,钱龙锡又对着另一份试卷大加赞赏,“这个好,以老子东出函谷,化胡为佛为破题点,注重教化四方,以德服人,当为上等。”

吏部尚书杨景辰笑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别看他们这些人在这上等、下等的说的这么热闹,他们也不过是替陛下做个大概的区分,真正一锤定音的,还是陛下。

当然了,钱龙锡认为很满意的这份试卷,被其他人给否决了。

道德文章,糊弄糊弄旁人也就行了,怎么自己还信了呢?

内阁的两位大学士,李国普和张瑞图也是读卷官,但是他们两个作为内阁大学士,遇事不能随便表态,而且他们也不能服众,所以他们两个默默的阅卷,不说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