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这样一天天重复的日子渐渐让韩奉感到厌烦,而皇帝又不打算现在就放他回河湟。

弓高侯老夫人提议让韩奉回一趟祖地,彻底解决韩王氏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后,韩奉答应了此事。

弓高侯国虽然被除国,但韩氏大部分族人仍然在弓高县,弓高县之民也亦然是韩奉的乡党。

这个时代最可靠的一是族亲,二就是乡党。

若是能够收弓高县之民为己用,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他想要弄清楚自己父亲和生母当年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个事情韩奉也私下里问过自己的祖母,但她也不甚清楚,实际上在韩则死前三年,她就已经见不到韩则了。

韩奉也是一個雷厉风行之人,第二日,韩奉就上了请求还乡的奏书。

……

“陛下,北海侯送来奏章,想回弓高县!”

“喔,那小子是在长安待腻烦了吧......“

宣室殿中,皇帝看完韩奉的奏报。

在上面提了个字

“可!”

“告诉那孺子,富贵岂能不还乡,朕同意了……。”

“慢着,那小子不是一直欲回河湟吗,告诉他,若是他能从弓高县招募一千人至河湟,朕就放他回河湟!”

“诺!”

……

弓高县属于渤海郡,大体就是在后世的河北景县一带。

舆图上看起来距离长安颇为遥远,但其实从长安前往弓高县所需的时间并不久。

因为前往弓高县的交通非常便利,有着始皇帝时修筑的驰道。

始皇帝在统一天下后一共修建了九条驰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直道。

但实际上其它八条驰道也不比秦直道差,它们都是以同样标准建造的。

只是其它八条驰道用到满清时期就毁坏了,后世能够见到的只剩下秦直道和西方道。

这些道路整体结构由中间的御道、两侧的旁道以及御道与旁道之间的树木组成。

其最大宽度可达60米,类似后世的双向8车道。

大部分道路都依托山脊而建,采取“堑山堙谷”的方式。

所谓“堑山”,就是将道路选址在离山峰略低一点的位置,将道路以上的山峰削去一部分,而削去的土壤则夯筑在路的下方以保证护坡的牢固。

“堙谷”即为垫方,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筑大量土方,在夯筑以后形成路面。

为了缓解上下坡的难度,在面对峡谷陡坡时以“之”字形结构解决。

为了加强道路硬度,避免杂草丛生,工匠在修路的时候往往用黄土掺入盐碱并将其烧制变硬。

这种人为改变土质结构的方法在保证道路坚硬的同时也破坏了杂草的生存环境。

从军事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了这九条驰道的存在,才使得华夏长江以北地区难以割据一方。

任何一地出现叛乱,大军都可以沿着驰道快速前往镇压。

……

韩奉一行快马加鞭不过用了十余日的时间就已经进入了渤海郡境内。

转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一座小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君侯,快到弓高县了!”

韩奉没有搭话,而是快速策马到了崖边。

望着远处的小城,韩奉心中不禁升起异样的感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