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要做的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才是统一口径,为了解决统一口径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工具的问题,什么工具呢?游标卡尺!

精度什么的就不要多想了,贾琏也只能提供一个外形,让银匠们去做。为什么是银匠呢?各位读者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古代首饰的样子。纯手工做的首饰,精美程度能闪瞎狗眼。

至于标准化度量衡这个东西,贾琏知道有,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相信后人智慧了。

基础很重要,现在就是在打基础。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骨子里性子懒散的贾琏,只能是能做一样算一样。

三个项目,枪刺是最简单的,就一张图搞定了,决定枪刺质量的是材质。

这个问题贾琏没法子解决,毕竟不是全才,就是一个小官僚的底子,接受过完整的现代教育,还是特么的文科僧。有一句话很难听,学文科的等于什么都没学。

放在穿越者身上,太特么的合适了,在工科领域能发挥点作用的,全是中学时期学的。

甚至连画图,都是中学时期的学几何时留下的底子。

贾琏只能指望这些工匠了,希望他们里头有几个天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的天才。

古代工匠都是有传承的,所以,人口基数在工匠领域无法发挥作用,只能是指望现有的工匠之中,存在天才。

安排完毕,提交报告,剩下的事情就是每日巡视,视察进度。

报告提交时只有一份,上呈时多抄了两份,原件工部留底,抄件上呈内阁及陛前。

一份报告,从张廷恩手里往上传,李清看完后,没着急往上传,而是特意找到张廷恩,问了一句:“兄观此文,有何感想?”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读之甚悦。”张廷恩不吝溢美之词。

李清点点头,掉头回自己的办公室,拿起笔写一张小纸条附上,纸条上曰:此可为范本!

梁道远看了便想起之前的内阁会议,这么一件小事,上了内阁会议后,后续事宜全体阁臣都有审核的必要和权利。看完文本后,再看看李清的小纸条,梁道远深思片刻,也附上一张纸条曰:李相所言甚善。

孔照看完后,在上面画了个圈,然后拿上报告去求见皇帝。

不出所料,承辉帝这里也有一份报告,不过是走直接上呈的渠道。

“孔卿这是有事情要说?”君臣互礼后,承辉帝率先提问。

孔照道:“太祖有训,公文应简练直白,然则并未形成统一格式,今贾琏之报告,李相以为可以为范本,梁相附和,臣以为可也。”

现代公文有统一格式,为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阅读效率,不然费尽心思的搞这个形式主义有意思么?

前人的智慧,一点都不比后人差。

贾琏写公文的习惯,在这个时代看来就很特别。行文简单直白,条目清晰,基本没有废话。最后部分是附着的表格,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各项开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表格这个东西,现代人耳熟能详,古代人第一次看见时,真的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个政府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为何总是有一些新型事件,让人觉得国家机构介入迟缓?

说出来有的人可能不信,治理国家靠的公文。这也就是为何古代各朝不乏大帝国,却能进行有效治理的原因。方言的话,隔十里地都可以有不同会听不懂,文字则不会出现看不懂。

两千年的大一统帝国,从秦始皇开始,就是通过公文来进行治理。

任何一件事情,在处理的时候都要走公文,哪怕你去派出所做个证人,都会留一份记录,签字按手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互联网上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最初的几天热议时,一定是最闹腾的时候。公家介入后处理事件时需要时间的,人的情绪却往往等不起,需要立刻发泄出来。这就给了一些无良媒体和自媒体虚空造靶的空间。

这帮人把钱赚走了,官方的调查结果公布出来,往往是滞后的。所以,很多时候人在网上被情绪带动,看到的官方结论,却又不愿意去相信。

人嘛,总觉得是自己最聪明的,我怎么可能被骗?

恭喜你能这么想,下一个受害者的潜质很大。

新闻学朝着文学方向一路狂奔的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耐心以及一双慧眼。

言归正传!

承辉帝倒是很干脆的表示:“既然内阁有这个意思,先在工部试行,看看效果再说。”

孔照应下道:“如此,臣请陛下批复,并下发工部。只是,如今工部尚书之位空悬,还请陛下乾纲独断,尽快安排落实,不使上下通传之路滞塞。”

贾琏要是在场,一定会感慨一句:【孔相,你这燕国地图短了点啊。】

承辉帝倒是没这个感觉,从首辅的职能看,这是分内的事情。

从制度上看,六部对接的应该是皇帝,内阁最初是作为皇帝助手的形式出现。到了大周朝,进行了一些改变,不涉及军事、天灾、人事方面的事情,六部尚书自己就处理了。

牵扯到以上三个范围的事情,就得上内阁了。身为首辅的孔照,提议补充尚书职位,真就是本职工作。原则上皇帝要乾纲独断,也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具体到不同的皇帝不同的风格,承辉帝这里的习惯又有点不一样。

“孔卿之议甚善,尚书之位不可久悬,嗯,阁臣有举荐之权,爱卿回去与各位阁臣议一议,列一个名单出来朕看看再定。”

这就是承辉帝的风格,在人事问题上,如果是阁臣,他一般都自己做主,六部主要官员,一定是请内阁先弄个范围出来,他在范围内挑选。

总而言之,现行制度下,皇帝的权利范围无限大,灵活度拉满,就看皇帝个人的风格。

承辉帝的风格在下面的臣子看来,就是愿意放权,即便是人事权,放权的力度也很大。

今上最看重的权利,在孔照看来是财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