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丰年老爷子的协调下,妇女们开始一起忙碌起来。

而赵德柱则是跟着李丰年老爷子在一旁做着监工。

时不时的提一下哪里需要注意,哪里需要改进。

妇女们见李丰年点头,只能依言照做。

等李丰年和赵德柱离开后,妇女们才开始讨论起来。

一个正抱着柴火,往右边临时搭建灶台走的妇女,小声朝蹲在湿漉漉的黄泥灶台前烧火的妇女说道。

“嘿,你说老当家是不是太宠着他的小重外孙啦!”

“这怎么让一个小孩子指手画脚,而且老当家还让我们照做,这不是折腾人么?”

烧火的那个妇女一边朝着灶膛里添柴,一边茫然的摇摇头。

“我哪里知道?”

“估计这小家伙看啥都稀奇,反正没什么大碍,老当家就由着他来吧!”

“反正也不耽搁事儿不是么?”

旁边一个正拎着一桶水,往锅里添的妇女插话道。

“这些我们妇道人家就少掺和。”

“这小家伙也确实挺聪敏,只要不捣乱。”

“咱们大不了麻烦一点儿就是了!”

这时候拿着一个蒸笼走过来的赵德柱二舅奶郑秀芸瞪了她们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你们知道啥?”

“我们家小柱子可天才了,背下来不少医书。”

“咱们现在干的事儿都是小柱子安排的,这是为了给咱们寨子里的汉子治疗伤口。”

“连沈老大夫都同意了,并不是瞎胡闹。”

“你们别大惊小怪的。”

往常听说赵德柱聪明,寨子里其他人都没当回事儿。

更何况还有李丰年老爷子的封口令,没有让赵德柱的天才往外传。

更何况说出去,寨子里很多人也不会相信啊。

一个小孩子,就算再天才能天才到哪里去?

此刻李家媳妇出来制止她们说小话。

虽然几个妇女不以为意,但还是不再谈论了。

……

在留守人员齐心协力之下,赵德柱的指导下。

花了半个小时,寨子里的小广场周围摆上了一圈的棚子。

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白烟滚滚,蒸笼里的刀具、棉布、棉线都被高温消毒。

空闲出来的一部分妇女又开始在赵德柱太姥姥宋桂花的指挥下,忙活着准备和面,宰杀鸡鸭猪羊,收拾青菜,准备晚上的宴席。

就在这时,寨子门口几个小孩子欢呼起来。

“大当家回来咯,大当家回来咯!”

“噢噢……发财咯,发财咯!”

……

忙碌着的妇女们连忙放下各自手里的活儿,在身上简单的擦了一下,然后往寨子门口跑去。

一个个的眼神里闪过忧色。

此时寨子门外不远处,一大群男女,排列成乌压压的长队,朝着山上缓缓前进。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群汉子。

他们每两人抬着一副用树干、绳子搭建的简易担架。

担架上躺着受伤的伤员。

后面跟着的是背着各种枪支弹药和战利品,一脸沉重的轻伤员、妇女。

最后是背着牺牲死者,没有受伤的汉子。

站在寨子门口的留守妇女们一个个的伸长了脖子,朝着担架打量。

又过了十多分钟,山下的人才开始进入寨子。

这时候,留守的妇女们就开始在队伍中跑前跑后,想要找到自家顶梁柱。

站在一旁的李丰年看不下去了。

朝着妇女们大声吼道。

“都有没有点儿规矩?”

“手上活儿做完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