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
道家上,九是阳数,阳月阳日,双阳相遇即为重阳。
如今大梁百姓虽大多已崇佛尊僧,但这习俗沿自汉魏,重阳早已没了宗教色彩,金陵城中每年重阳节仍是热闹非凡的。
一大早,建康城里士民百姓、商贾吏僚,都会携家带幼去金陵城四处的小山峦上登高赏秋。日色西移之时,他们才浩浩荡荡地回城返宅。
建康城中,东街的一座颇为幽静的两进小院里,几朵秋菊含烟醉露,尽态极妍。
“二叔,这是我和阿母昨天去涵元寺为你求的佛珠串儿,那儿的师父亲自开过光的。”
说话的是个八九岁的孩童,头上还扎着两个髻子。
那中年人正坐在院子里翻着一本兵书,听到这话抬起头眼睛一亮,把那檀木的佛珠串子放在手里认真摩挲着。
用另一只宽厚的臂膀一把就将那孩童搂在怀里。
孩童坐在他的腿上,说道:“二叔,这本《六韬》,我上月就已经能诵了。”
“那二叔考考你,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勇而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
中年人轻声问道:“忠则什么?”
“忠则不二心。”
中年人露出欣慰的笑,满意道:“好好好,顼儿背的比你昌哥还要好。二叔下次送你一把长剑好不好。”
那孩童答得干脆:“侄儿想要名剑!”
中年人揉了揉他的脑袋,问道:“我家顼儿都知道哪些名剑?”
“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嗯~还有干将和莫邪。”
“顼儿前面说的都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造的五把名剑。那你知道本朝的名剑吗?”
小男孩摇了摇头道:“侄儿不知道。”
“本朝最有名的莫过于铸剑大师陶弘景所铸的大梁氏剑,我昨日就见到了一把。”
说这话的人正是陈霸先,他昨日见太子拔剑时,便已认出那宝剑的来历。
他怀中的小男孩是其兄陈道谭的二儿子陈顼。
陈霸先昨日就已准备动身回吴郡,偏巧正赶上京中的重阳佳节,便改了行程,预备着初十离京。
“我知道,爹爹还说这位陶弘景先生写过一本兵器谱。”
“哈哈哈哈那不是兵器谱,是本书,名字叫《古今刀剑录》。我在新渝侯那儿见过这本,回头我让人抄下来拿给你。”
“二叔,我想要那个大梁氏剑!”
“顼儿,那你可要勤加练功,刻苦读书,将来为朝廷立下战功,皇帝陛下就会赏赐你那把剑!”
“像陈庆之老将军那样,就会有了吗?”
“那肯定,只要你能带着咱们南人北伐打胜仗!就算没有那把剑,你手里的剑也是名剑。”
“二叔说的,顼儿有些不懂。”
陈霸先表情略严肃道:“顼儿,你要记住。人不会因剑名扬天下,剑只会因人而威震海内。”
陈霸先听他提起陈庆之,不由得若有所思起来,他又想起那位新朋友了,不知道这两天他过得怎么样。
“二叔,我懂啦!我的剑取名就叫大陈氏剑!”
陈霸先发出豪爽的笑声道:“哈哈哈哈哈哈,顼儿不愧是我们陈家男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