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没出纰漏吧。”黑暗中低沉的声音响起。

“大人放心,前往各地的运钞团队,从西安、荆州、广州以西的所有出行队伍都已按照计划截断!”

“偏远的半个大明,此时消息闭塞,不知大明宝钞之事!”

“这笔巨富已开始在宝钞流通之处采买军备!”

“只是,昨日行刺一事,失利了!”

黑暗中,似是目色闪动,声音顿时有些沙哑。

“他被抓到了?”

“不,弟兄们护他突围,已是脱逃了。”

“那便是好,他现在可千万不能出问题!让他这段时间他就不要抛头露面了。”

“约定的日子还有十五天,便可剑指南京!”

“走,随我入宫上朝!”

......

南京帝都城-奉天殿上

满朝官员分为文武两排,而官员之首便是如今的中书省丞相胡惟庸。

‘这个阶段,也应是胡惟庸最是勤勉稳妥,最得皇上圣心之时吧。’朱不平这般想到。

朱不平拄着两柄拐杖,站在文官的末尾,远远的张望胡惟庸的模样,不过常人面孔,只是一双招风耳大的出奇。

朱不平身侧同样站着一位拄拐人,那是一位老者,苍老枯败,看起来似全无精神。

朱元璋不知何时已经坐到了龙椅上,除了他们俩实在不便,满朝皆拜伏。

“哦?”朱元璋自是一眼就看到两人,却是惊诧道,“刘伯温也来了,倒是稀客,你等平身就是。”

那老者向中间挪了两步,拐杖敲得咚咚作响。

“草民刘伯温,叩见陛下。”刘伯温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响起,在众人心中升起疑惑。

只有那位尚书大人身子抖了起来,大家对刘伯温皆是熟悉,这疯狗在任上时,咬人可甚是凶狠。

此时他赫然出现在朝野之上,不由得让某些心怀叵测之人,不好判断了!

文官中立时有一人站了出来,指着刘伯温说道:“刘伯温,你如今已非官身,有何面目出现在大明朝会上?”

“不,今日我来,是告御状!”刘伯温平淡道,朝野却顿时议论渐起。

朱不平呆呆的望着刘伯温,这就是那位先贤吗?只是,他不该如此苍老才对。

“御状?”朱元璋眉头轻皱,“伯温呐,你对大明有功,若是有何冤屈,自是说明便是,咱可为你做主。”

刘伯温从枯败的袖口里拿出一卷文书,将其递交太监,然后朗声。

“草民状告的是户部尚书俞浦大人!他私占我等的财产,让我刘家,无庇衣之法,无冬粮可继。”刘伯温的拐杖似是发火似的敲击了两下。

他这状告之人说完,着实让许多人松了口气。

“你!你胡说!”只有中年的俞浦最是恼怒,颤声指着刘伯温道,“你!你可有证据!莫要冤枉好人!”

“哼!两年前,那时我家长子刘琏去海外做生意,当时我朝正大力驱除倭寇,京师自然由户部清点战利品。”刘伯温言语明白,清清楚楚。

“可就是你户部!竟将我儿子的生意财产和诸般卖品尽数充公,收入国库!”

“你这糊涂官!”刘伯温再是重敲了地板,“你等便是如此奉公不成?”

俞浦脸色渐缓,却只是看向朱元璋,立刻跪下,似也忠臣似的叫屈。

“陛下!臣冤枉,臣也记得那次,我大明清点战利品,绝无冤枉商贾之举!户部各帐皆已入库,一查便知!”

朱元璋站起身来,看着这大搅朝堂的刘伯温,脸色也似是不悦。

“丞相以为呢?”朱元璋看向胡惟庸,众人也齐齐将目光看向他。

这位胡相只是轻摆朝服,答道:“陛下,有冤者需伸冤,言污蔑者也需自清证明才是,有罪者或是污蔑者皆该罚之。”

“那,便查查吧!”朱元璋大手一挥。

群臣骚动,办事者却十分麻利,顿时将户部洪武六年的海匪账册提了上来。

几位御史言官,也就是刘伯温曾经的属下们,跟随两位户部侍郎共同查账!

朱不平吞了吞口水,时间已过去半晌,这才校验完成。

然事实证明,或确实有商贾之财入库,却绝非刘涟那份。

俞浦一脸愤恨,御史们也低下了头,似乎是感到这位旧上司无理取闹很是耻辱。

“陛下,这以民告官本是不敬,蒙陛下天恩,允以理之。”

“可朝有律法,若如此诬告之行迹风起,只怕是日后众朝臣皆是胆战心惊,不可终日了。”

胡惟庸可不会放过这机会,在他眼里,向来视浙东的刘伯温为大敌。

胡惟庸身侧刑部的官员也站出来。

“陛下!胡相言之有理!按大明律,诬告官员死罪,未错判,则诬告者需刑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另赋劳役三年!”

顿时,朝野上下,无人作声,陷入诡异的寂静。

朱不平咬了咬牙,却依然打破了寂静。

“陛下不可,刘伯温乃是陛下昔日功臣,如今更是垂垂老矣。”朱不平硬着头皮看着讶异的群臣,“念在他年事已高,当他胡乱疯癫之言,放他一马或成佳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