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豫在得知北军出动之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准备在河边上拦截。但北军水战同样出色!
这支北军之前就是依托淮河,常年抵御北赵,无论是骑战、步战、水战,战斗力综合来说是冠绝江东的。
督领左军的荡寇将军袁凤举,汝南项县人,本是当地的豪强,其父当年战乱之时结坞自守,抗击北虏数年,后来北赵大将张善均率数万兵马才攻破坞堡,其父袁伯林战死,袁凤举率数部曲千余家南下投奔李如愿。此后成为心腹大将,李如愿还将长女嫁给他为妻。
因此袁凤举虽然平日行事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但历来是为李如愿所倚重。
这次北军跨河进攻,阻挡敌人水军,控制秦淮河面的重任就落在袁凤举的肩上。
秦淮河面上,南北两军上百艘船只齐头并进,双方先是以弓箭互相对射,南军因为船多人多,看起来气势十足,形成了对北军的压制。北军士卒全都竖着盾躲避箭雨,还不时有人中了箭坠入河中。
待船只越靠越近,接舷战开始了,人数占据劣势的北军几乎是在瞬息之间完成了转变,一个个北军大吼着手持刀盾跳上对方的船只,大叫着挥刀砍杀,或是以盾牌向前撞击,将对方撞入水中。
北军打法极其凶狠,根本就不是南军所能理解的范畴,这些所谓的水军此前极少经历过战事,多是帮助贵人们运送货物,面对水匪的时候仗着大船和弓弩来驱赶对方,这种在狭小河面上跟敌人正面搏杀,完全不是对手。
往往一个两个北军士卒跳上一艘南军船只,就能让一艘船上的数十人都惊慌失措,不敢上前。
甚至有的见到北军直接跳船逃生。
河面上的水战,北军同样是取得了单方面的优势,对南军形成了压制。
青塘战场上,孙珍所部的大营已经被攻破,其最后的中军和精锐部曲正在做最后的抵抗。
北军各部将领对孙珍所部形成了半包围,李峻又带着数十骑兵绕行至孙珍大营后方,配合张子悦所部进行围堵。
毛襄和左孝成等北军将领全都亲临一线指挥队伍进攻,都想率先攻破敌阵,生擒或者斩杀孙珍。
这可是这一仗最大的功劳。
刘绛则让李曜带队进攻,自己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亲自带着一队人马负责封堵右侧缺口,仔细观察战局,这对他属于是难得的现场教学。
但是那股自西南方向掀起的尘烟引起了他的警觉,登上南军搭建的一半的望楼,看到那漫山遍野的骑兵奔涌而来,刘绛心中大感不妙。
因为此刻李如愿为了全歼孙珍部,身边只有百余人的亲卫,余下的全都压到了战场上,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而此刻率领三百骑兵奔袭而来的沈穆之,也在密切关注战场局势,此刻孙珍的大营已经被攻破,那面“孙”字大纛似乎摇摇欲坠,但还没有倒下。
而更远一些,那面“李”字的大纛此刻就在孙珍大营北门处。
前军的侦骑也进行了回报,错不了,这个规格的大纛,那就是李如愿本人。
此刻沈穆之有些犹豫,因为他带来的三百骑兵现在很难去支援孙珍。
因为孙珍所部在大营里面被围攻,并且已经陷入了溃散之中,这几百人的骑兵填进去也没用,并且也没有好的切入点,两边的栅栏还在。
而那面大纛就在那里,且身边貌似没有太多的护卫,是杯水车薪的去救孙珍,还是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去斩首李如愿?
只是片刻沈穆之就作出了决定,李如愿是乱贼之首,只要生擒或者斩杀,贼军必乱!
围攻孙珍所部的北军也必定会因为失去主帅而溃散,而这场勤王之战也能结束了。
做了决定的沈穆之看了一眼那面“孙”字大纛,心中暗道,孙兄你可千万坚持住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