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台北。

病床上,六岁男孩缓缓睁开眼,又轻轻阖上。

他身旁的妇人一脸愁容,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沁越,沁越。"

小男孩再度张开眼睛,低声回:"妈妈......"

妇人又惊又喜,高呼:"醒了!醒了!快去叫医生!叫爸爸快来!"

病床旁,十岁女孩应了一声,奔跑着出去。

妇人问小男孩:"肚子饿不饿?想吃什么?鱼汤好不好?妈妈特别去市场挑的,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男孩哑着嗓子低低说了句:"水......"

妇人没听清楚,继续说着:"......这鱼很贵的,预定还要先付订金,我马上让阿婶煮来给你......"

男孩还想再说一次,他的视线不经意的穿过母亲,看见窗外的霓虹,轻声低呼:"两道彩虹......"

妇人接着问:"什么?两道菜?是啊,这种鱼不只可以煮两道菜,三四道都没问题......"

男孩望着天边的两道彩虹,双眼放出异样光彩。

天空在夕阳的照耀下现出七彩霓虹,在彩虹的另一端......

庙埕广场的高台上,正上演着歌仔戏。

戏台右方,三个乐师配合演员身段与剧情,敲着板和单皮鼓,奏起壳仔弦、大广弦和月琴。

乐师们偶尔在心里跟着唱,有时会阖起双眼陶醉其中,或是瞧一眼聚集在戏台前方看表演的大人小孩,象是以乐会友。

而戏台下的观众,有的自带板凳,有的骑着脚踏车停在一旁,有的站着看。

个个目不转睛,听得津津有味。

更小的孩子看不懂剧情,便在木板架高的戏台下到处乱窜,相互追逐玩耍,因为此时大人忙着看戏也无暇去管。

推车的小贩,有载着木箱卖冰水的,有卖香肠萝卜糕的,同样将脚踏车停在一旁,一边卖一边看戏。

"老板,来一块萝卜糕。"

"来囉,一元五角。"

"那两块好了。"

"好,总共三元。"

六岁的招弟和两名同龄女孩,一起坐在人群后边一段距离的榕树上观剧。

戏台上,大锣抽头响起。

"登拔呛........呛!"

主帅戎装佩剑,挥舞着马鞭穗犹如骑马,在戏台上来回转了几圈,状似跋山涉水。

几个小兵手持刀枪一路跟随。

众演员皆由女人饰演。

小兵拱手作揖:"启秉主帅。前锋毕将军率领的两万步兵尽数被秦军歼灭,我方骑兵崩溃,士卒死伤三万五千多人。"

主帅瞪大双眼,脸有惧色:"军有忧!敌军布阵严整步步进逼,我方却是兵将疲倦后方空虚,诚难与之为敌,没必要白白牺牲,留得青山在。也罢。众兵将听着!"

三名小兵高声应和:"在!"

主帅大喊:"往山谷撤退,暂且避开敌军铁骑!"

"是!"

突然狂风大作,众将士在呼啸风声中被强风吹得东倒西歪,几乎睁不开眼。

一阵烟雾瀰漫,云雾中出现一名戴着京剧黑髯口,背上扎着四面三角旗的将军,双手各持一个箭靶,向虛空比劃。

主帅指着前方,又惊又喜:"看哪。世上竟有如此威猛神将!将敌军打得节节败退!"

几个小兵抬手远眺,象是看到天大的好事。

又有一名小兵出场,在舞台上转了几圈后,奔向主帅:"启秉主帅。敌军全数歼灭。"

主帅闻言,大叫一声好,立即来到威猛神将面前,打躬作揖:"多亏神将鼎力相助,使我军大获全胜,敢问神将大名?"

神将威风凛凛:"我是箭靶神。"

主帅受宠若惊,一个大退步,夸张的抖动双肩:"本帅何德何能?岂敢劳驾箭靶神?"

神将直率的告诉他:"你平常练靶时,从未射中箭靶,我感谢你不伤之恩,特来相助。"

台下的观众里,招弟率先哈哈大笑,其余众人不论懂或不懂,也跟着笑了起来。

现场鬨声一片。

戏台上,又一阵强风袭来,烟雾瀰漫中,饰演箭靶神的演员趁机退场。

主帅看着台下观众,举着羞愧的手势。

乐师奏起流行歌曲[田庄兄哥]。

主帅配合乐曲开唱:"喔......喔,不愿再闻田庄土味,所以要再会啦......"

一众小兵在主帅身后舞刀弄剑跟着伴唱:"再会啦......"

招弟转身看向左方不远处另一个庙埕,那里同样搭了一座戏棚,正上演着酬神戏,演的是三仙献寿的戏码。

招弟身旁的两名小女孩也跟着她转移视线。

戏台下,观众或坐或站,旁边同样有几家推着脚踏车的小吃摊贩。

毛毛细雨消散了暑气,因此老少观众毫不在乎的在台前观戏。

榕树上,三个小女生开始聊起来:

"也唱太久了,招弟,他们什么时候发糖?"

"等他们唱完啊。这样神明就高兴了,明年就五谷丰收啦。"

"招弟,这次财神爷会给哪种糖?"

"不管什么糖,都是甘蔗做的,成分都一样,你尝到的不同味道,其实是香料。"

"什么药?"

"我最讨厌吃药了,但是这种药我喜欢。"

"不是药,是香料,大部分都是人工香料。"

两个小女孩听了更加糊涂,对望一眼,放弃追问,反正问了也听不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