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王朝的京城,繁华与腐朽交织,喧嚣与寂静并存。这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权贵们纸醉金迷,百姓们苦苦挣扎。而李策,便出生在这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地方。

李策的父亲,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为人刚正不阿,心怀天下。他因勇敢地揭露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被那些恶势力陷害入狱,最终在狱中含冤而死。母亲在他五岁那年,不幸遭遇一场可怕的瘟疫,也永远地离开了他。自那时起,小小的李策便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他独自站在那破败的屋檐下,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雨滴打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微小的水花,街道两旁的屋檐下,商贩们忙碌地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而李策,却只能躲在这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里,默默忍受着贫穷的折磨。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书卷,那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物。书卷的封面已经泛黄,边缘也磨损得厉害,但里面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这是一本《孙子兵法》,父亲生前最喜爱的书。李策无数次翻阅,每一次,他都能从中感受到父亲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仿佛是他在这黑暗世界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湿漉漉的街道上,仿佛给整个京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李策深吸了一口气,将书卷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然后毅然走出了家门。他要去的地方,是京城最大的书肆——文渊阁。那里,是他唯一能够接触到知识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的圣地。

文渊阁位于京城的中心,是一座三层高的木结构建筑。门前挂着一副巨大的牌匾,上书“文渊阁”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书肆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李策站在书肆的门口,望着里面琳琅满目的书籍,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渴望。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他小心翼翼地走进书肆,尽量不让自己沾满泥水的草鞋弄脏了干净的地面。书肆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四书五经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李策的目光在书架上游走,最终停留在了一本《战国策》上。

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书的封面,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这本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种种权谋斗争,是他最感兴趣的领域。他多么希望能够像书中的人物一样,运用智慧,改变这个世界。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华贵的少年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少年的目光在书肆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李策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仿佛在嘲笑李策的贫穷。

“看什么看,穷小子,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少年冷哼一声,语气中充满了轻蔑。

李策的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惹事。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转身离开了书肆。

他的脚步沉重,心中充满了不甘。他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跪倒在他的面前。

回到家中,李策拿出《孙子兵法》,开始认真地研读。他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他要成为一个谋士,一个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谋士。

夜幕降临,李策依旧坐在昏暗的油灯下,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而此时的大夏王朝,表面上依旧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却危机四伏。皇帝昏庸无道,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朝中大臣们争权夺利,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李策深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改变这个腐朽的王朝。但他也明白,自己现在的力量还很弱小,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挑战这个庞大的帝国。

就在李策努力学习的时候,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一天,李策像往常一样在京城的街道上行走,心中思索着书中的谋略。突然,他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只见一群人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口中呼喊着“有刺客”。

李策心中一紧,他本能地想要远离这个危险的地方。但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老者在人群中摔倒,周围的人却没有一个停下来帮助他。李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上前扶起老者。

就在他扶起老者的瞬间,一支利箭朝着他们射来。李策下意识地将老者护在身后,自己却被利箭擦伤了手臂。这时,一群侍卫赶到,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刺客们个个身手矫健,剑法凌厉,侍卫们一时之间难以抵挡。李策见状,连忙拉着老者躲到了一个角落里。他观察着周围的局势,心中快速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刺客们步步紧逼,侍卫们渐渐陷入了困境。李策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他们都将性命不保。他突然想起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于是,他决定冒险一试。

李策悄悄地观察着刺客们的行动规律,发现他们虽然攻击凶猛,但却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计策。

他悄悄地对老者说:“大人,我有一计,或许可以击退刺客。”

老者看着李策,眼中露出一丝惊讶和赞赏:“年轻人,你有何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