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禁内。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宫殿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各处。
假山假石,亭台楼阁,并开争艳的花团锦簇勾勒出一幅锦绣画卷。
帝国的权力中心,上书房内,皇帝李二凤端坐在龙椅上,细心的听着太监禀报。
“陛下,今日太子爷一整天经历的事,便是这些了。”
“琅琊王氏!”李二凤双眸微眯,低沉的声音中带着丝丝冷意,“朕说过了,大理寺,户部,刑部从中配合太子。”
“也就是王朗那老东西还懂些事,不然的话…”
李二凤缓缓起身,走到御台旁摆放天子剑的地方,猛然伸手,宝剑出鞘。
他仔细打量着手中的天子剑,若有所思的冷冽道:“许久未曾出鞘,没成想这剑还是如此寒光逼人。”
“杀起人来,想必…依旧锋利!”
底下跪着的太监听到这话,连忙把头埋低,匍匐着身子,心中恐惧,忍不住的瑟瑟发抖。
天子一怒,血漂千里,尸浮百万,这可不仅仅是史书中的一句话。
而是能让世人匍匐在脚下瑟瑟发抖,心生畏惧的煌煌龙威。
夜幕笼罩下。
东宫正厅,灯火通明,李鼎坐在主位上,翻阅刚刚送来的奏折。
这是王朗派人送来的,上面清楚记载了太安郡都有哪些士族。
韩赵孙陈,共有四家。
他们当中有些是跟太祖打天下的甲士,立下军功,得了赏赐,萌荫后世子孙,成就一方豪族。
有些则是祖上金榜题名,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在当地颇有威望。
可这些人吃着他李家的饭,却还要把锅给砸了,趁着灾情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无粮可吃。
那这天下离乱就不远了。
李鼎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将奏折递到郭嘉面前,“奉孝,你也看看。”
郭嘉查阅完奏折后,缓缓摇头,神情也有些无奈。
自古以来,门阀士族都是当权者极为头疼的问题。
他们上蒙天听,下欺百姓,有些偏远地方的豪绅更是嚣张跋扈至极。
无非就是仗着路途遥远,百姓受了欺负,也没地方伸张冤屈。
来一趟京城,千里之遥,山高路远,寻常百姓别说走不到这里。
即便能到京城,陛下,亦或是哪位大人,又怎会去见一个普通百姓呢?
沉思了好一会,郭嘉才面色凝重的拱手抱拳,出谋划策,“殿下,依我看此事无非就两种解法。”
“哪两种?”
“文治或者武杀!”
李鼎闻言,皱了皱眉,“何为文治,何为武杀?”
郭嘉喝了口茶,润了润喉,随后便将心中韬略尽数讲出。
“太安郡眼下最要紧的问题,不是几家士族跋扈,哄抬粮价之祸。”
“而是大灾之年,百姓难以度日,殿下去了太安,可以先礼后兵,让这些人拿出粮食,帮百姓度过这次旱灾。”
“并承诺,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这样既能解决灾情,也能在朝堂上斡旋,留赵大人一条性命。”
“此为文治!”
李鼎目光闪烁,虽说不能惩治那些人心有不甘,但他也明白。
郭嘉口中的文治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旱灾已过三月有余,眼看就要入冬,没有粮食,百姓会更加难熬。
然而国库中的粮食都有定量,不能再多加拨付,前线的将士们要吃粮,还得留下余粮,以防别地发灾,无粮可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