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很大!”

崔到宜如实说道,“不过咱们主编更偏向于第二种意见,为此还专心开了研讨会。”

“稿子几天前就收到了,本来早就应该登门拜访的,但这几天为了此事在开会。”

江小沐点点头,抿了口烟后,关心道:“结果呢?作品能发表吗?”

“当然能,这样的作品不能发表,还能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崔到宜斩钉切铁道。

“你不用担心,作品不但在编辑部开过研讨会审核,甚至还送到上级部门审核过。”

江小沐松了口气,笑着说:“那就好,我这几天正为此事担心呢!”

“呵呵,理解。”崔到宜点头笑道,“这次我过来,除了通知你结果外,也想了解一些你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以及对该作品的看法。”

江小沐沉吟一会儿,回答道:“实际上我本人并没去过草原农场,而是在陕北插队。”

“之所以写这个,是我回京不久,有次在公园闲逛,听几个人闲聊,说有两口子……”

“当时我听过后很有感触,心里总想把这件事写下来,构思了几个月才动笔。”

“写作之初,我创作基于“悟性逻辑”,忠于“生命的根”,明确“爱国主义”。”

“但仅仅只是写人写事,爱国主义就没法写了,显得有些突兀。”’

“为此我想了很久,决定放在草原上,大段描写草场、沼泽、芦苇丛、马匹啃草的声音以及大自然的气息等。”

“通过这些光影声色共同构成的美景,引出祖国的概念,让许灵均感到满足,感悟到生活是美好的……”

这些话,江小沐在决定写《牧马人》的时候,就差不多想好了。

对面的崔到宜听的很认真,甚至还拿了本子记录。

他深深感受到了江小沐对人道洪流时期的沉思,带着朴实,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

有种一直向往和难以说清的泥土感和踏实感。

那种一无所有的贫瘠带给人大地般的温情,源源不断。

同时他的作品文章对于环境景物描写生动,比喻十分形象。

对于人物心理的体悟细致而真实,贴切又准确地使用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和各种知识、词汇,语言流畅、生动而优美。

江小沐24岁,但崔到宜并不以他年轻就小瞧了,老三届知青,又有高中文化,文化水平并不低,同时善于思考,在农村这么多年肯定会有许多感悟。

所以江小沐娓娓道来的时候,崔到宜更多的是用心倾听、记录,获益匪浅。

两人交流了很久,一直到人们快要下班回来时,崔到宜看了看表,主动告辞。

江小沐把他送到院外,崔到宜说他的文章估计下个月就能刊登,但稿费会过几天寄来。

稿酬的标准也按顶格支付,千字七元,有点儿千金市马骨的意味。

两万五千余字,能收到175块钱左右稿费,虽然比不上连环画,可小说稿子才写多久?

“这儿离的不远,今后你如果写了文章,可以直接送到编辑部。”崔到宜建议道。

“邮递比较耽搁时间,面对面交流改稿什么的也更方便和及时。”

江小沐颔首微笑道:“求之不得。”

两人又寒暄几句,握手之后,崔到宜骑着自行车离开。

送走崔到宜,江小沐整个人都轻松了。

《牧马人》过审,审核层次比较高,显然也会和历史上的班主任一样,充当特定角色。

他心里也清楚,作品刊发后,肯定少不了争议,这是不可避免的,姑且平常心待之。

对他个人而言,更多的会是收获,稿酬还在其次,影响力肯定比画一百本连环画还大。

回到家,余秋香找来,好奇打听道:“人民文学编辑为何要来找你?你们聊了些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