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就是这里吗?”

“不错,”太康望着那巨大的“止止庵”三字,“我们已经到了!”

此时太康和林平之两人站在一排竹筏之,在九曲溪最后的大拐弯处,绿树参天,碧草茵茵,青石磊砌之,隐约一处庙观。

那就是传说中的止止庵了。太康凝目望去,止止庵清净古雅,背倚大王峰水光石,侧临铁嶂峰,傍水一方。

当下赞道:“这里真是一个清修的好去处!走!”

也不见他如何动作,只是一挥衣袖,竹筏当即加快了速度冲去。

踏陆地,两人一同漫步前进。

太康静静地思索着“止止”之意。

道教崇尚自然无为。所谓“止止”,取自“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道教教义。

《易传彖传》告诉我们:“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庄子》也说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法华经》说:止止妙难思。

白玉蟾则认为:“青山白云无非止止也;落花流水,亦止止也;啼鸟哀猿荒苔断藓,盖是止止。”

“止止,非止之止。止实谓止之止而已矣。”

“止止”首先是抑制非分念头,使纷繁复杂的心思归返,由杂而还纯,达于“至一”。

白玉蟾主张:止于物境,以物洗心;心物俱忘,道由真显;景随主化,因景寓玄。

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耳目,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

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止止风景无限。

背倚大王峰,面对虎啸岩。左侧天柱,右侧铁板。

临溪一望,一棵合抱的古松正在送迎客人。

步入幽溪,且听鸟鸣水喧花落,拾级而,赏梅观竹抚石。

散步开去,有百年不践之苔可踏,有世难觅之花堪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